秦皇山巍峨险峻,以山地为主,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曾是解放战争时期广东本地革命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的重要根据地,也是连江支队的孕育地和重要战略基地。
1994年,秦皇山片区69个村小组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领导下的秦皇山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事迹,于2001年,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纪念碑”。是“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远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清远市清新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清远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秦皇山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现有 32个红色旧址,其中 12个已对外开放,如钟锦霞烈士故居、石坳头炮楼、鹅公髻军事瞭望台、伤病医疗洞、苏陶旧居、朱汉故居、连支三团常驻地旧址、连支三团哨所旧战壕、秦皇山革命根据地事迹展馆等,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故事和场景。
清远市秦皇山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秦皇山红色资源,推动铸魂育人,配备了500床位的军事化营房、60间房的党建标间民宿,同时容纳1000人的野炊区、 500人的餐厅;同时容纳2000人的农耕园、400人研学课室;多个室内外的课程活动场地等研学培训配套设施,组建了专业导师、教官团队和营运团队。基地安装了全方位的监控设备,24小时值勤安全监管,退伍军人教官实行军事化管理。山心警务室的6个巡警负责片区安保工作,离基地约100米有山心社区卫生站,提供安全和医疗保障。
清远市秦皇山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依托秦皇山红色资源和革命历史文化背景,迎合新时代思想和模式,研发了多套课程,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提供了有效教学实施方案,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清远市秦皇山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专注于党员干部培训、学生研学实践、企业团建培训、红色亲子活动、冬夏令军事营的策划运营,致力打造“清远小井冈山”,擦亮红色秦皇山名片。
500人餐厅:映泉餐厅,依山傍水,风景怡人。甄选秦皇山天然健康的食材,采用朴实无华的烹饪方法,还原地道传统农家美食,可同时接待约 500人的用餐。
1000人野炊区:千人野炊区,占地2000平方米,设施完区善安全,可同时接待1000人的野炊服务。设有食材清洗设配间,先提前预处理干净食材,更安全更卫生。
500床位营房:全军事化营房,标准舒适的8人间,共500个床位,男女分开管理,房内配备2个独立洗手间、中央热水供应、冷暖空调,为团建,研学提供专业的军事化住宿服务。
基地设施:3个共400人的研学课室,现代化装修,环境舒适,多媒体教学配置,在建的党建研学课室也即将投入使用,能满足批量学生研学和党建培训的需求。
200亩农耕园:200亩研学农耕园,可同时容纳2000人,里面有农业科普长廊、种植研学区、种植采摘区、 捕鱼体验区、军事体验区、野战体验区等等。
多个活动场地:场地配套完善,1500人的户外大场地,多个300人的户外场地,3个遮阳遮雨的活动场地,能提供不同人数、不同天气的课程活动的服务。
秦皇山根据地是广(宁)四(会)清(远)以秦皇山为中心(包括江屯的联和、南冲的白芒等一带 山区,下同)的游击根据地,是粤桂湘边区工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粤 桂湘边工委军委后期指挥中心、也是连江支队的孕育地、连江支队第三团的常驻地。是清远市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现有 32个红色旧址,其中 8 个已对外开放,根据地纪念碑、钟锦霞烈士旧居、 石坳头炮楼、鹅公髻军事瞭望台、苏陶旧居、战地医院等等,还有秦皇山革命根据地事迹展馆。
根据地纪念碑: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领导下的秦皇山根据地人民革命斗争事迹,2001年1月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纪念碑”,当年8月1日原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梁嘉同志出席揭牌仪式。
根据地事迹展馆: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基地的核心位置,建筑面积约90㎡,通过文字、照片、实物、纪录片等形式全面介绍秦皇山革命历史故事。另外在建的大型展馆也即将开放参观。
钟锦霞烈士故居:钟锦霞烈士是广四清边区队的通讯员,遂于1948年壮烈牺牲,时年46岁。198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评定为革命烈士,2021年钟锦霞烈士故居确定为清新区第四批不可移动文物。
司令部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粤桂湘边部队的一个重要的指挥机关驻地,在国民房第四次围剿时烧毁,只剩石门柱和几根石柱子,重建后被列为“清新县不可移动文物点”。
鹅公髻军事瞭望台:鹅公髻军事瞭望台:设立于海拔约547m的鹅公髻山顶,是军事战略制高点,也是拱卫秦皇山根据地指挥中心曾驻地大坪村的天然屏障。对保护秦皇山根据地和粤桂湘边区指挥机关、连支三团团部和周边群众安危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确定为清新区第四批不可移动文物。
石坳头炮楼:石坳头炮楼旧址位于秦皇山进出太平圩通道边不远处的梅子坑山岭之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21年,秦皇梅子坑石坳头炮楼旧址--广四清边反“清剿”斗争秦皇山
战斗旧址确定为清新区第四批不可移动文物。
苏陶旧居:苏陶旧居位于秦皇大坪村,大坪村作为连江支队三团团部的曾驻地,1946-1949年间,苏陶曾在大坪村工作和居住过,特别是1948年4月后,苏陶曾分别兼任中共清远县委书记、广四清花三边区县委书记等职务,时常在此处理公务及军务。
伤兵医疗洞:伤兵医疗洞位于山心村委会上王村芒头坑,内有大小石(山)洞5个(解放后因生产建设炸毁一个),可藏人,可屯粮。在解放战争时期,广四清边区部队在历次反“清剿”及内外线作战的过程中,英勇负伤的部分伤病员在此得到救治与休养,被称为芒头坑伤兵医疗洞或“战地医院”。
秦皇山革命根据地深度体验党建活动,让全体党员和革命先烈跨时空对话,追寻红色印记。从而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政治素质,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通过秦皇山根据地的实地参观、听取讲解与亲身体验,深入地理解、感受和铭记秦皇山根据地红色历史的重要性,感受革命历史的魅力和伟大,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并从中汲取力量,铭记先辈们的奉献精神。
企业团建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团队建设活动,通过了解秦皇山革命根据地历史文化、学习秦皇山的革命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团队的发展和壮大,增进彼此之间战友般的信任和理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和目标。
秦皇山根据地“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亲子活动,寓教于乐,富有互动性与趣味性,拉近了亲子关系,增进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的热情,引导他们发扬革命先烈们的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秦皇山巍峨险峻,风景秀丽,多个红色革命旧址遗址、根据地纪念馆可以参观,了解革命历史,游玩项目众多:农耕种植采挖体验,擂茶文化体验、农家美食、野炊烧烤、室内户外拓展活动等等 ,非常适合团体聚会、家庭聚会、同学聚会。
联系电话:13823703612 刘经理
扫码加微信(刘老师)
扫码加微信(廖老师)